您所在的位置:景德镇市水利规划设计院 文化园地 浏览文章

冰凌小知识

作者: 文:张雨西 图:张钧瑜 发布日期:2024年01月22日 浏览次数:

0d1992e4d8dbc2afd6df7f96736065c.jpg

在河流水面以下任何部位结成的冰称为水内冰。水内冰产生于尚未封冻的河段或封冻后的清沟内;在河流解冻后又遇严寒时,水面敞露处也会出现。它是由大小不同的一种或数种形状的冰集聚而成,其中有的含有泥沙、碎石及杂草。固着在河底卵石上、砂砾上的水内冰,又称锚冰或河底冰。当水内冰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与附着力之和时,则浮于水面。水内冰是形成冰花的主要组成部分。水内冰的形成条件是:①流动的水体;②过冷却水;③结晶核。在低气温的作用下,河水大量失热,水流紊动作用使水体温度降到略低于0℃时,不一定凝结成冰,但这时过冷却水遇到泥沙、杂草等物质,便立即形成水内冰。在结晶时,水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流速,以便把形成水内冰释放的凝结潜热带走,使结冰过程继续进行。资料表明,河水由于飞溅、风吹和蒸发等,进入大气而冻结,再以粒晶形式返回河里,也可形成结晶核,产生水内冰。水内冰在阴天、晴天均能产生,日出前的凝结量最多。在同样气温和水流条件下,水内冰在金属物上结冰量最多,一夜间在7号铅丝上,可结成直径20~30厘米的冰柱;在直径为30厘米的半圆形金属网上,结成水内冰的重量可达50千克以上;在混凝土板、搪瓷物上结冰量次之;在塑料、橡胶管上结冰量甚微或不结冰。水内冰的分布密度由水面向河底递减。石质、沙质和淤泥河床上,均能产生河底冰。

上一篇:泥石流
下一篇:麦哲伦海峡

文化园地